2023-09-15
观众预登记
English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新闻动态行业新闻

外资巨头持续加大在华投资 | 博禄2022年在中东北非及亚太地区进一步扩大再生资源回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04浏览量:

外资巨头持续加大在华投资

(来源:中国化工报)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经济商务领事朱伟革表示,2021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2450亿欧元,中国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他表示,当前,超过5000家德国企业在华发展。截至2021年年底,德国对华直接投资额超过900亿欧元。与此同时,在德国有超过3000家中国企业。目前,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持续增加。

近两年来,无论是疫情蔓延带来的经济变化,还是俄乌地缘冲突的不断升级,都让欧洲陷入了“寒冬”,能源化工行业更是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考验,更影响跨国化工企业的投资计划。在这个背景下,不少跨国化工巨头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开始加大在中国的项目投资。

跨国化企中,德国化企对华投资最为积极。10月11日,德国巴斯夫集团计划在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投资新建一座世界级规模的新戊二醇(NPG)装置,年产量达8万吨,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之前的9月15日,经过4年多的艰难推进,德国巴斯夫集团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广东湛江签署施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00亿欧元,是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对外投资。投产后广东湛江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的一体化生产基地。

其他德国企业也积极参与投资。仅在近期,科思创投资数千万欧元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新建两座工厂,分别生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PUD)和弹性体。新的PUD工厂及与之配套的树脂生产线将于2024年竣工,新的弹性体工厂预计2023年投入运营。

博禄2022年在中东北非及亚太地区进一步扩大再生资源回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来源:博禄)近日,博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禄”)宣布了其在中东北非及亚太地区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增加,这表明作为可持续解决方案产品组合的一部分,博禄可回收聚烯烃产品线得到进一步扩展。从博禄合作伙伴处采购的物理回收聚烯烃材料,需要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的博禄“包装卓越中心”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认证,以确保再生料在各种应用场合中的适用性和兼容性。此类回收后的聚烯烃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牌号聚烯烃混合使用,例如:配合博禄的Borstar®和Anteo™等主要聚烯烃牌号产品,打造高性能解决方案。可回收聚烯烃的应用领域涵盖广泛的软包装和硬质包装产品,包括消费类瓶身和瓶盖、工业包装、收缩膜、运输包装、薄壁注塑、家居用品和家用电器。

重庆:到2025年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将达2500亿元

(来源:重庆市经信委)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重庆最近“大动作”不断,《重庆市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日前出台。

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相对完整、重点突出、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力争打造1家全国前10、一批全国领先的零部件企业,突破一批重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的单项产品。力争引进300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推动500家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零部件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家,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

重庆汽车零部件企业集体谋划转型升级

(来源:重庆市政府网)11月2日,由市经济信息委和两江新区联合主办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会举行,重庆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与60家重点零部件企业相关负责人一起,为重庆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集思广益。

新趋势

“换赛道”智能网联新能源带来新机遇

与会专业人士表示,汽车产业的新趋势,毫无疑问是智能网联、新能源。

从全国层面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4%,已超过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2025年到20%的目标。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由政策驱动型逐渐过渡为市场驱动型,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5%。

来自重庆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汽车产量刚刚超过15%,较全国平均水平仍偏低。作为零部件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智能网联、新能源带来的机遇?

赛力斯轮值总裁许林认为,汽车底盘正由传统底盘向线控底盘、再向生态底盘过渡。在线控底盘领域,重庆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与智能座舱深度融合的生态底盘,或将是重庆汽车零部件企业“换道超车”的机遇。

智能化

“锻长板”巩固传统优势塑造新优势

转型升级,不是推倒重建。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汽车生产基地,重庆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不少领域都占据优势。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陈伟谈到,一些传统零部件,如钣金件、内外饰件等,无论对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是刚需。重庆拥有许多这样的优质零部件企业,奠定了汽车产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

如何“锻长板”?陈伟认为,汽车零部件企业要以更大力度推动智能制造,提质增效。

智能化还能帮助企业在智能网联、新能源的趋势中塑造新优势。会上,多名来自零部件企业的专家都分享了智能化帮助企业塑造新优势的故事。

重庆沪光汽车电器总经理蔡保卫介绍,汽车线束曾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初,母公司昆山沪光汽车电器为控制成本实施了智能化改造。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电路越来越复杂,对线束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得益于提前进行的智能化改造,公司抓住机遇,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青山工业也因智能化受益匪浅。青山工业党委副书记叶万华介绍,2021年,青山工业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款混合动力变速器下线,这与公司智能化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

供应链

“补短板”因地制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能级

转型升级,须瞄准不足“补短板”。与会专家认为,重庆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存在结构性短板。

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王春水谈到,重庆汽车产业存在“偏硬”“少电”“缺芯”的问题,即零部件企业以机械加工为主,“软件定义汽车”能力有待提升;汽车电子产业发展不够发达;汽车芯片本地供给能力较为欠缺。

为解决上述问题,与会专业人士给出的观点,大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路。

许林提到,汽车零部件企业要充分利用重庆相关政策利好发展汽车软件。比如,重庆提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本地汽车软件企业可以乘势发展,外地企业也可以来渝布局。

对此,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汽车产业链链长李洁表示,为加快推动汽车软件产业发展,两江新区也将鼓励一批整车企业剥离信息技术业务,成立独立法人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推动软信业务做大做强。

陈伟则认为,供应链“补短板”的思路可以进一步打开,在一些短期内难以实现本地配套的领域,可以通过与外地供应商联合开发、“自研+代工”等形式,提升重庆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如长安汽车与国内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德赛西威联合研发用于自动驾驶的中央计算机,共享知识产权;重庆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与上游企业尤其是芯片企业在采购之外的更多领域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能级。

*若有侵权,请联系组委会:023-60358611,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